新中国十七年世界史研究机构的设立与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World History in the Seventeen Years of the People’s Republic of China
赵少峰,吕浩然
摘要(Abstract):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开始步入建设轨道。20世纪五六十年代,为推进世界史下的区域史、国别史研究,以及适应对外工作的需要,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了一批世界史研究机构,有针对性地对世界上的重点地区(国家)展开研究。随着中国外部形势的变化,世界史研究内容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到亚非拉、西欧国家,学者编纂(翻译)了世界史著作,整理了世界史资料,创设了世界史刊物。新中国十七年的世界史研究,为党和国家开展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,也为当代区域国别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世界史;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;区域国别研究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(太平洋岛国研究团队)研究成果之一;;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
作者(Author): 赵少峰,吕浩然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 陈启能.总论:成就、不足与展望 [A] .陈启能,主编.建国以来世界史研究概述 [C] 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1991.
- [2] 毛主席开幕词 [N] .人民日报,1949-09-22 (1).
- [3] 赵少峰.公元纪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历史书写的变革 [J] .学术探索,2018 (2).
- [4]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[A] .毛泽东外交文选 [C] .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,世界知识出版社,1994.
- [5] 周恩来.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[A] .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:第三册 [C] .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,1992.
- [6] 在中央国际活动工作会议上的开幕词 [A] .王稼祥选集 [C] 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89.
- [7] 视察驻东欧六国使馆的报告 [A] .张闻天文集:第四卷 [C] .北京:中共党史出版社,2012.
- [8] 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[A] .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:第十三册 [C] .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,2018.
- [9]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.拉丁美洲研究所四十年 (1961—2001) [M] .北京:拉丁美洲研究所,2001.
- [10] 同斯诺的谈话 [A] .毛泽东文集:第八卷 [C] 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09.
- [11] 非洲是斗争的前线 [A] .毛泽东外交文选 [C] .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,世界知识出版社,1994.
- [12] 马超,张凤霞.张闻天对新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突出贡献及当代启示 [J] .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(社会科学版),2011 (3).
- [13] 储著武.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(初稿)研究 [J] .安徽史学,2019 (3).
- [14] 周年昌.有关建国以来三次历史学规划制订情况的回忆 [A] .人民共和国是一切胜利之源: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离退休干部征文选集 [C] .北京:世界知识出版社,2009.
- [15] 关于加强宗教研究问题的批语 [A] .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:第十册 [C] .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,1996.
- [16] 张椿年.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创建与中国世界历史学科的发展 [A] .陈启能,主编.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:史学卷 [C] 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4.
- [17]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.西亚非洲研究所四十年 (1961—2001) [M] .北京:西亚非洲研究所,2001.
- [18] 郭卫东,牛大勇,主编.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简史 (初稿) [M] 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04.
- [19] 陈芝芸.拉美所的初创岁月 [A] .刘国平,主编.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:国际卷 [C] .北京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4.
- [20] 厦门大学校史:第二卷 (1949—1991) [M] .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,2006.
- [21] 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.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五十年志 (1964—2014) [M] .沈阳:辽宁大学出版社,2014.
- [22] 陈翰笙.四个时代的我·陈翰笙回忆录 [M] .北京:中国文史出版社,2012.
- [23] 厦门大学校史资料:第三辑 (1949—1966)[M] .厦门:厦门大学出版社,1989.
- [24] 易显石.研究日本借鉴日本——纪念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成立30周年 [J] .日本研究,1994 (3).
- [25] 萧扬.张闻天与中国外交 [M] .上海:学林出版社,2012.
- [26] 赵宝煦.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的一点史料 [J] .国际政治研究,2004 (3).
- [27] 安春英.学科突起与研究深化:中国的非洲国际关系研究70年 [J] .中国非洲学刊,2020 (2).
- [28] 郭树勇.试论70年来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[J] .国际观察,2019 (4).
- [29] 周一良.毕竟是书生 [M] .天津:天津人民出版社,2016.
- [30] 郭沫若全集·历史编:第三卷 [M] .北京:人民出版社,1984.
- [31] 吴于廑学术论著自选集 [M] .北京: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5.
- [32] 薛倩.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始末 [M] .北京:北京人民出版社,2019.
- [33] 南开大学简史:1919—2019 [M] .天津:南开大学出版社,2019.
- [34] 复旦大学志:第二卷 (1949—1988) [M] 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1995.
- [35] 谢红星,主编.武汉大学校史新编 (1893—2013) [M] .武汉:武汉大学出版社,2013.
- [36] 王德滋,主编.南京大学百年史 [M] .南京:南京大学出版社,2002.
- [37] 袁运开,王铁仙,主编.华东师范大学校史(1951—2001) [M] .上海: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1.
- [38] 王学珍,主编.北京大学志:第二卷 [M] 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,2021.
- [39] 山东大学校史 (1901—1966) [M] .济南:山东大学出版社,1986.
- [40] 中国人民大学纪事 (1937—2007):上卷 [M] 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7.
- [41] 张小欣.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创设与变迁 (1949—1984) [J] .南洋问题研究,2017 (2).
- [42] 任晓.再论区域国别研究 [J] .世界经济与政治,2019 (1).
- ① 任晓的《再论区域国别研究》(《世界经济与政治》2019年第1期)谈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立的世界史研究机构:国际关系研究所、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、复旦大学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研究所、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、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、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等;汪朝光的《中国世界史研究70年回顾与前瞻》(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9年第9期)提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建立过程;王晓德的《继往开来团结奋进——南开大学拉丁美洲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》(《历史教学》(下半月刊)2019年第10期)谈到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拉丁美洲研究所、世界历史研究所、南开大学拉丁美洲研究室建立;徐蓝的《新中国70年世界史学科的回顾与展望》(《光明日报》2019年8月26日第14版)谈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、拉丁美洲研究所、苏联研究所、亚非研究所,以及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、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、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;易显石的《研究日本借鉴日本——纪念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成立30周年》(《日本研究》1994年第3期)论述了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建所初期的发展;张小欣的《新中国东南亚研究机构的创设与变迁(1949—1984)——以厦、中、暨三校为中心》(《南洋问题研究》2017年第2期)谈到了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、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室、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的设立与发展变迁。
- ② 最初称为“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第二所”,直属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领导,1968年5月该所停止工作,1969年11月解散,1971年恢复重建并由辽宁大学接管。
- ③ 该机构与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设立的西亚非洲研究所、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、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成为“文化大革命”前研究中东问题的四大重镇。
- ④ 亚非研究所隶属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,世界近代现代史研究室隶属北京大学历史系。
- ⑤ 张象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54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,黄若迟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55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。
- ⑥ 李和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57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,洪国起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58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。
- ⑦ 黄昆章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57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,王佩琏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59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。
- ⑧ 曹中屏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56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,武安隆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57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,王家骅是南开大学培养的1963级世界史专业本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