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浙江黄茶与宫廷用度Tribute Yellow Tea from Zhejiang and Its Consumption in Qing Palace During the Qing Dynasty
赖惠敏
摘要(Abstract):
黄茶为清宫烹制奶茶的原料,产于浙江绍兴一带。康熙年间,订浙江进贡黄茶9千余斤,是全国贡茶数量最多的。浙江茶商领茶引,提拨约6千两银充当内务府的茶果盈余银。乾隆时,因茶商金台短报茶引,浙江巡抚主张商人领引制度改为官办,其盈余贮藩库充公。清朝擅长以多元文化统治各民族。奶茶原是蒙古人饮食,清朝皇帝以黄茶烹制奶茶,宴请蒙古王公,并赏赐之。蒙古、西藏信奉藏传佛教,其仪轨中黄茶更是不可或缺。黄茶是蒙古上层社会喜爱的茶品,与下层社会喝的砖茶有所区别。黄茶在蒙古、华北地区的销售量不断扩大,每年由14万道茶引增加为21万道。朝贡体制也带动了商业的发展。
关键词(KeyWords): 黄茶;茶引制度
基金项目(Foundation): 中国台湾“国科会”计划项目(MOST111-2410-H-001-081-MY2)研究成果之一
作者(Author): 赖惠敏
参考文献(References):
- [1] 河内良弘,编.满洲语辞典 [M].京都:松香堂书局,2014.
- [2] 大连市图书馆文献研究室,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,编.清代内阁大库散佚档案选编·奖惩·宫廷用度·外藩进贡 [M].天津:天津古籍出版社,1992.
- [3] 万秀锋,刘宝建,王慧,等.清代贡茶研究 [M].北京:故宫出版社,2014.
- [4] 何新华.清代贡物制度研究 [M].北京: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2.
- [5] 刘家璠.浙江之茶叶 [J].农商公报,1920(1).
- [6] 傅宏.浙江平茶茶业衰落原因之探讨 [J].国际贸易导报,1936(11).
- [7] 吕允福.浙江平水之茶叶 [M]// 许嘉璐,主编.中国茶文献集成:第25册.北京:文物出版社,2016.
- [8] 昆冈,等修.(光绪朝)大清会典事例 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91.
- [9] 赖惠敏.满大人的荷包:清代喀尔喀蒙古的衙门与商号 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20.
- [10] 浙江全省财政说明书 [M]// 陈锋,主编.晚清财政说明书.武汉:湖北人民出版社,2015.
- [11] 昭梿.啸亭杂录·续录 [M].台北:弘文馆出版社,1986.
- [12] 庆桂,等修.高宗纯皇帝实录 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6.
- [13] 赵尔巽.清史稿:卷338 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7.
- [14] 赖惠敏.乾隆皇帝的荷包 [M].台北:“中央研究院”近代史研究所,2016.
- [15] 催解黄茶[J].新闻报,1897-05-20(2).
- [16] 黄茶起解[J].新闻报,1897-08-10(3).
- [17] (康熙八年)崇文门则例 [M]// 陈湛绮,编.国家图书馆藏清代税收税务档案史料汇编:第6册.北京: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,2008.
- [18] 瞿同祖.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[M].台北:里仁书局,1982.
- [19] 金梁,编纂.牛力耕,校订.雍和宫志略 [M].北京:中国藏学出版社,1994.
- [20] 杨丰陌,赵焕林,佟悦,主编.盛京皇宫和关外三陵档案 [M].沈阳:辽宁人民出版社,2003.
- [21] 赵令志,等,主编.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:下卷 [M].北京:北京出版社,2016.
- [22]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,编.清代中俄关系档案史料选编:第一编 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81.
- ① 《内务府题本、题稿》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和盛京内务府大臣向皇帝汇报本府人事管理、皇室经济资产管理,以及办理其他各项宫廷事务的工作报告,具题时间从乾隆五年起至光绪二十六年止。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《内务府题本》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行微卷,2002年。
- 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记载例办内廷黄茶120篓,乾隆十三年十月初一日,档案编号0545-022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行微卷,1987年。
-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《乾隆朝内务府银库用项月折档》中乾隆三十年十一月一日起至三十日、乾隆三十年十二月一日起至二十九日、乾隆三十一年五月一日起至三十日、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一日起至二十九日。
- 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《乾隆朝内务府银库进项月折档》;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、故宫博物院合编《清宫内务府奏销档》,故宫出版社,2014年;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、故宫博物院合编《清宫内务府奏案》,故宫出版社,2014年;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行微卷,1987年。
- ⑤ 池泽汇等人编纂《北平市工商业概况(一)》,收于张研等人主编《民国史料丛刊》,第571册,410—412页,大象出版社,2009年。熏制素茶之法:一筛,以分粗细。二拣,以取出枝片杂物。三烘,置茶于竹笼内,下加微弱炭火,使之干热。四熏,加花于茶中,封于箱内,历一日再倾出。五再熏,三熏。普通之茶,熏两次即妥。上品细茶,有多至四次五次者。六拣花,熏过之花拣出。七提花,加以鲜花。此时茶成,即装箱北运。415页。
- ⑥ 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,档案编号0545-022,乾隆十三年十月初一日。
- ⑦ 嘉道年间陕甘茶引交茶课4.44两。上用黄茶1包等于银0.02两,1斤为0.32两。一般黄茶每包为银0.01两,1斤为0.16两。参见中国台湾“文化部”蒙藏文化中心藏《蒙古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档案》,编号016-008,52—62页。
- ⑧ 明清档案中有一件乾隆元年宁夏县任五贩卖私茶案,他将私茶用“官茶剩下的旧包原封印记”包装来贩卖被拿获。参见《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》,登录号070273,乾隆元年十月十三日。
- ⑨ 《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》,登录号081752,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。
- 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002453,乾隆十三年六月初十日。
- (11) 徐莉曾讨论金文淳(生卒年不详),字质甫,号金门,浙江钱塘县人。金文淳为诗人金志章之子。乾隆元年(1736年)获推荐举博学鸿词,未能入选。乾隆四年(1739年)考中己未科二甲进士,选庶吉士。乾隆七年(1742年)散馆,授翰林院编修。次年五月初七日,奉旨补授奉天锦州府知府。参见徐莉《剃头获罪清知府》,《历史档案》,2019年第7期。
- (12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003410,乾隆十三年十月初一日。
- (13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003635,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。
- (14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003740,乾隆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。
- (15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403012290,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初三日。
- (16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014559,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初八日。
- (17) 据布政使王亶望详据杭州、绍兴二府及仁和、钱塘、山阴三县查明金商伙金间右、赵蕴山久经身故,金间右并无子嗣,赵蕴山有二子,实无丝毫产业可以变追。金台自竭力变产交银一千余两后,产业凿尽,实在无力完交,取具里邻亲族并无隐遁甘结。
- (18) 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,档案编号0546-039,乾隆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。
- (19) 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《乾隆朝内务府银库用项月折档》,乾隆三十七年八月,乾隆三十八年六月、七月,乾隆四十年十月、闰十月、十二月,乾隆四十一年三月。
- (20) 《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》,登录号081752,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。
- (21) 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,档案编号0546-039,乾隆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。
- (22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403025674,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初六日。
- (23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143567,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。
- (24) 《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》,登录号003162,嘉庆十六年九月十七日。
- (25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406006181,咸丰五年六月初八日。
- (26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清代宫中档奏折及军机处档折件》,编号406007641,咸丰六年二月十一日。
- (27) 《“中央研究院”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》,登录号086159,顺治十年正月十三日。
- (28) 参见昆冈等人奉敕修,光绪朝《大清会典事例》,卷183,第2页、第8页、第9页;卷242,第4页,中华书局,1991年。
- (29) 《内务府题本》,档案编号05-022-03,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初九日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发行微卷,2002年。《内务府题本》记载清朝外藩和喇嘛进贡,自乾隆二十一年至光绪十八年为止。
- (30) 据景宁县续解全完颜料蜡茶药材银105.09两,循例造入光绪三十一年春季存库册内报部拨用。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,档案编号0583-089,光绪三十一年。
- (31) 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,档案编号0586-045,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。
- (32) 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,档案编号0588-077,宣统二年正月十七日。
- (33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内务府现行条例》(嘉庆朝抄本),《广储司三·茶香分例》,未编页数。宁寿宫嘉庆年间每月用黄茶930包、盐11斤10两。御茶房每月用黄茶2430包、盐30斤6两。慈宁宫茶房每月用黄茶840包、盐10斤8两。福晋所用黄茶300包、侧福晋所用黄茶150包,俱自嘉庆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起停止。绵恩阿哥自娶福晋之日起,每九十日用六安茶1袋、散茶2斤,每月用黄茶200包、碱3斤,照数给发。
- (34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内务府现行条例》(嘉庆朝抄本),《广储司三·茶香分例》,未编页数。嘉庆皇帝在宫廷演戏研究,参见赖惠敏《崇实黜奢:论嘉庆朝内务府财政》,《“中央研究院”近代史研究所集刊》第108期,2020年6月,1—53页。
- (35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内务府现行条例·掌仪司一·赐茶事宜》(嘉庆朝抄本),未编页数。
- (36)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《内务府现行条例·都虞司三·除派递送人员》(嘉庆朝抄本),未编页数。
- (37) 参见世续等人纂修《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》,卷331,光绪十九年十二月,第256—257页。有关清朝宴请蒙古王公的名单,以及筵宴蒙古王公及赏赐绸缎、毛皮,在《清宫内务府奏销档》《清宫内务府奏案》中相当多,这项课题日后有机会再研究。
- (38) 参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,故宫博物院合编《清宫内务府奏销档》,第19册,第213—224页。晚清时期,皇太后的金质膳具减少许多。咸丰十一年(1861年)上谕,“朕奉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懿旨谕:此项金银器皿除典礼攸关必应添制外,其余各项并着该管大臣详核办理,日后遇有此等事件,该管大臣等宜各仰体此意以力崇节俭为要”。造办膳具共嵌珊瑚松石金茶桶1个、嵌珊瑚松石金杓1件、金碗2件、镀金银箍银茶桶7件、银碗盖3件、银火锅1件、银壶1件、银大小盘28件、银大小碗6件。载《清宫内务府奏销档》,第244册,第452—456页。
- (39) 《乾隆朝内务府银库用项月折档》,乾隆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起至二十九日。
- (40) 《乾隆朝内务府银库用项月折档》,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初一日起至二十九日。
- (41) 参见孙家鼐等人纂修,光绪朝《大清会典》,卷93,第14页。
- (42) 参见杨丰陌、赵焕林、佟悦主编《盛京皇宫和关外三陵档案》,第241、265页。《清永陵志》载祭品应用物料有松罗茶叶3斤,应该是晚清才使用松罗茶叶。见抚顺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、抚顺市社会科学院、新宾满族自治县清永陵文物管理所编,《清永陵志》,辽宁民族出版社,2008年,第173—174页。
- (43)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、故宫博物院合编《清宫内务府奏销档》,第142册,第394—399页;第155册,第459—465页。
- (44) 《宫中朱批奏折·财政类》,档案编号0929-011,乾隆五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。
- (45) 乾隆年间赏蒙古王公改为缎匹等。
- (46) 参见万秀锋、刘宝建、王慧等人《清代贡茶研究》,故宫出版社,2014年,第110—111页。本书附表4-1引《大清会典》列出公主、外藩、进贡使者每日赏赐茶叶数量以“包”计量,或有茶叶2两等于1包黄茶。
- (47) 参见孙家鼐等人纂修,光绪朝《大清会典》,卷73,第10页。
- (48) 参见陈庆英、金成修《喀尔喀部哲布尊丹巴活佛转世的起源新探》,载《青海民族学院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3年第3期;申晓亭、成崇德译注《哲布尊丹巴传》,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编《清代蒙古高僧传译辑》,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,1990年,第217—256页。
- (49) 参见松筠《绥服纪略》,载《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正编》(第一帙到第六帙),傅斯年图书馆藏清光绪丁丑至丁酉上海着易堂排印本,第290页。